工作经历
人物经历
1983年,高考落榜的缪汉根回乡,进了村上的丝织厂当工人,每月30多块钱工资。
从一线工人,到仓库保管员、再到分管经营的副厂长,他在丝织行业摸索出些经营门道。
1991年,丝织厂又办起了一家印染厂,做了多年丝织厂副厂长的缪汉根被任命为主营染整的村办企业盛虹砂洗厂的厂长。
成立之初,砂洗厂只有2个车间,百余名员工,资金上也捉襟见肘。
1994年,“盛虹”自行研制了一种印染新技术,能够在面料上印制出“手掌花”的特殊效果,引得了客户的趋之若鹜、同行的竞相仿效。
5月,企业完成了历史上次并购,“永和印染厂”划归“盛虹”旗下,同时在周边征地30亩,筹建印花厂。
1996年,在缪汉根的直接指挥下,“盛虹”开发出了仿羊绒印花新品,一时间又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盛虹集团一位高层人士这样回忆当初的行情:“当时仿羊绒卖得很疯,都是客户先把钱打到账户上,再等厂家出货。
”几年时间,“盛虹”初步完成了资本积累。
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胆略过人的缪汉根开始大刀阔斧地通过“兼并”来扩张企业规模。
1997年,缪汉根将濒临破产的坛丘印染厂收归名下,1998年,他再次出资兼并了苏州东方丝绸印染有限公司。
在“盛虹”的数次兼并中,尤以“吃”掉“东方”为大胆。
“东方”是当时印染界的“老大哥”,规模较“盛虹”大,当时就有人担心:缪汉根兼并“东方”是“小鱼吞大鱼”———只怕会被撑死。
然而颇具经营头脑的缪汉根对这条“大鱼”并不是一“吞”了之,而是将其资源进行重新调配,分化成三个下属分厂,并成立了虹胜宾馆有限公司,利用闲置房产发展酒店业。
经过一番“消化”,“盛虹”不仅没被“撑死”,反而使企业规模扩大了一倍。
事实证明,等到1999年下半年全球纺织市场人气回升,“盛虹”并购的企业都开始赢利。
“盛虹”的并购行为,成为企业迅速扩张并取得良好效益的经典案例,缪汉根也在自己的事业蓝图上抹下了缕嫣红。
做大做强1997年,原盛虹砂洗厂改制为吴江市盛虹印染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了股份制民营企业。
做大做强
纺织染整是一项传统产业,国内的印染企业往往一味追求扩大生产规模,却忽视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而当环境、能源、土地这些有限的资源开始限制企业体量的增长时,重量不重质的弊端便凸显出来。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2000年,集团便建立了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精品车间”。
在此后的两年中,盛虹集团均注入巨资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红外打样设备、自动滴液系统、圆网印花机,这一系列设备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2002年,在缪汉根的主持下,盛虹集团又建立了江苏盛虹纺织品检测中心。
两年后,该中心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的认证,这标志着该中心已经成为世界实验室多边组织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之一,其检测数据和报告将获该组织成员国的承认,经其检测合格的出口产品也将不再受到绿色壁垒的困扰。
检测中心不仅充当着把关盛虹集集团产品质量的“门神”,还作为独立机构对外为其他企业提供公正的服务,起到了“产业保镖”的作用。
民营企业建立国际化检测中心,这在来说也不多见,该中心对盛泽及周边地区纺织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战略性意义。
在缪汉根的重视和推动下,盛虹集团还在当地印染企业中率先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清洁生产验收,其《碱减量废水回收对苯二甲酸技术》项目获得环保总局《环境保护科技成果证书》,公司《年产1亿平方米功能纺织品项目》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
他还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纳米级材料,现代装饰性纳米抗菌、防霉涤纶短纤织造材料已与广州铁路局长石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协议,被广泛用于列车。
对一家从印染行业起家的民营企业来说,这些创新性成就的取得难能可贵。
进入2005年,缪汉根又开始着手上马全新的“数码印花”项目。
这种的生产方式可以像我们打印数码照片一样,通过电脑、喷绘机等数码设备,直接把图案和色彩喷印到坯布上。
数码印花技术摆脱了分色、制片、制网等传统印花方式,具有操作简捷、效率高、低投入、高回报的优势。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用水和色浆,数码印花真正实现了无污染生产,这为纺织染整的生产带来了一次技术性革命。
“世界纺织品的发展趋势是个性化、小批量、多品种、,数码印花的出现将满足这些市场需求。
”缪汉根告诉记者,“实际上,数码印花属于染整产业的数字化范畴,而数字化才是纺织印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盛虹”正在积极制定打样、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标准,从而推动企业及早实现数字化,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
从一家只有一些淘汰设备的小企业,到拥有国际领先设备和技术支持体系的染整航母;从检测中心到清洁生产再到企业数字化,盛虹集团再一次用自己的发展历程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真理。